控制用水总量的经济学依据_节约用水手抄报(2)
时间:2021-05-11 13:14 类别:热点图片
四、经济效益估算 1、直接经济效益 1)水资源利用收益 首先计算可利用的生态蓄水总量,按照80%的径流总量控制目标,计算方式如下: 设计调蓄容积=10*设计降水量*综合雨量径流系数*汇水面积 设计降雨量为26mm,根据下表所示不同用地类
责 : 2020年度考核内容主要包括累计实施面积和当年改革实施面积、供水计量设施配套、农业用水总量控制、田间工程管护、水价形成机制、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6项重点改革内容。
第二节 加强水资源节约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,加强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,严格水资源保护,加快制定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,加强水权制度建设,建设节水型社会。
黔南州人民政府 州府办发 黔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0年用水强度控制指标和调整全州用水总量控制目标的通知
关于印发 库车县用水总量控制方案 的通知
划定了水资源利用管理的 三条红线 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,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 000亿立方米以内 用水效率控制红线,到2030年用水效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
●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 全面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,构建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,严控用水总量。
二 典型节水型区创建的主要做法 (一)研发“用水计划管理系统”,推进智慧水务管理 一是西城区自主研发了“西城区用水计划管理系统”和“西城区智慧水务—水资源承载服务系统”,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基础数据信息库,严密监控用水总量,实现了水资源管理的信息
专栏9 节能重点工程 第二节 加强水资源节约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,加强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,严格水资源保护,加快制定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,加强水权制度建设,建设节水型社会。
三、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、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、加强重点领域节水、完善节水激励机制为重点,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,强化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刚性约束,构建节水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,基本形成节水型社会制度框架,进
三、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、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、加强重点领域节水、完善节水激励机制为重点,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,强化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刚性约束,构建节水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,基本形成节水型社会制度框架,进
【标准说明】 为提高灌溉试验的科学技术水平,保证试验成果的准确性、可靠性、先进性和实用性,满足灌溉与排水工程规划、设计、改造及管理要求,为灌溉试验站网规划建设提供指导,为农业用水总量控制、定额管理、高效利用及灌溉效率评价提供依据,制定本标准。
严格控制农业用水总量,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,推进化肥减量增效,农药减量控害,引领绿色健康发展,确保人民群众“舌尖上的安全”。
严格控制农业用水总量,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,推进化肥减量增效,农药减量控害,引领绿色健康发展,确保人民群众“舌尖上的安全”。
推荐阅读
相关文章阅读
- 最新文章
- 总排名
- 每月排行
- 推荐阅读
- 阅读排行
- 延伸阅读